巴可成是宁夏人,生长在黄河边。他成长的那个城市青铜峡,一直是个农业县,盛产稻米,后来因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青铜峡水电站而知名于世,所以如今它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介于城乡之间的小镇。巴可成本人,和他的家乡一样,也游离于城市和农村的边缘,先是在家乡上学,后又参军,在部队工作十一年,其间两次求学,先在西安军校学习,后毕业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,然后进入城市,现在在银行服务,这样,无形中他就有了多方面的生活体验,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莫大的好处。
他的作品经常发表在《朔方》和宁夏的报刊杂志上,所以他来请我为他的小说集写序时我并不感到十分陌生,但遗憾的是我也没有很注意地拜读过。乘此机会大致浏览了他的作品,却也给我一种亲切感。这种感觉大概来自他作品中洋溢的本土气息和宁夏风情。他的创作可分为三类:一,反映农村生活的,如《莽莽玉黍地》、《大马车》、《碾院》、《黄河流过青铜峡》、《南山来的女人》等;二,反映部队生活的所谓军旅小说,如《老兵》、《二连轶事》、《报答》等;三,反映目前官场生活的,如《沼泽地》等。这些题材,基本上与他个人的经历紧密相连,因而我所看到他的作品的生活气息是很浓郁的。这在现在的宁夏作者当中,已是难能可贵的了。
从风格来看,巴可成大概受了现在很流行的“新写实主义”的影响。读他的作品,别的不说,“实”的份量却是很够的,描述的细节是可感的,叙述的故事是可信的。我想,这大约就是小说的基本要素吧。
作为一个业余作者,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,在文学这片已被社会上一般人不太重视的田地里辛勤耕耘,目前能达到这样的成就,实属不易,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在他的书前加上一些不必要的话的原因。
|